二十四孝图经典句子赏析 二十四孝图的好句批注十句
1、无论忤逆,无论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欣赏:写出了儿童心理的纯真,不诈作。和老莱子做对比,充分体现出“我”对老莱子的厌恶反感之情,也表现出“我”对二十四孝图的极不认同。
2、“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赏析:作者用夸张的笔调,连用三个“最黑”,描述了自己之于“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痛恨,义愤填膺。写出自己的感情基调,从而引出下文。
3、“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
赏析:作者用些许调侃及戏谑的语气,鲜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虚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属实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4、现在想起来,实在很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些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赏析: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鲁迅就加入一些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给予尖锐的讽刺和批判,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丑陋。
5、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赏析:写出了作者要寻求一种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即使是坠入地狱,也绝不改悔,作者斗争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的赏析
《二十四孝图》·鲁迅·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
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
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因为那地
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中国,流言的治
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而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
“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阿尔志跋绥夫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
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
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
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
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
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
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
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感悟: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众人的欲望了.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二十四孝》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古人盛赞的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亲”可以勉强做到,“负米养亲”“亲尝汤药”“拾葚养亲”“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等等,也许可以勉强做到.还有一些是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动天”“埋儿得金”“怀橘遗亲”“哭竹生笋”等等.有些我们咬咬牙也许能做到,但已是没有必要了,如“尝粪心忧”“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亲涤溺器”等等.时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们未必能做;古人须做的,我们未必必须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们未必做得到.我们读《二十四孝》,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这些形式,要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还有“孝”之一字!
为什么要“孝”?古人的解释也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中国文化是很“实际”的,现在又正是一个“实际”的社会,我们这社会的“孝心”,也该是很重的罢?我们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讲究一个“投资回报率”,可在孝上为什么不呢?
历代的二十四孝都不尽相同,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和蒙学的二十四孝不一样,民国时期宣扬的二十四孝和以往又不相同,相比起来,民国时期的二十四孝更人性化一些了,也更让人能易接受了,图中的邮票为民国时期的,大家可以相比较来看,去芜存菁.
二十四孝图好词好句
漫江碧透 中秋月圆 秋山如洗 枯枝败叶
满山红叶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黄菊吐艳
银装素裹 重峦叠嶂 湖光山色 春风和气
亭亭玉立 别有洞天 亭台楼阁 湖光山色
水天一色 郁郁葱葱 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
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 春雨绵绵 桃红李绿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上下打量,瞻前顾后,眼珠乱转;
定睛观瞧,极目远眺,两目如电,眉来眼去;左右扫视,
仔细辨认,目瞪口呆,偷眼观瞧,目光闪烁;贼眉鼠眼,
滴溜乱转,挤眉弄眼,目光游移,眼光迷离;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暗送秋波,两眼放电,目不转睛,面面相觑,
目中无人,目不暇接,一目了然,目视前方;
目光呆滞,目露凶光,目不斜视。
踉踉跄跄 落落穆穆 林林总总 拉拉扯扯 零零碎碎
陆陆续续 零零星星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破破烂烂 飘飘悠悠 平平安安 平平常常 平平淡淡
平平静静 蓬蓬勃勃 普普通通 漂漂亮亮
奇奇怪怪 齐齐整整
日日夜夜 认认真真 热热闹闹
闪闪烁烁 世世代代 随随便便
顺顺当当 时时刻刻 实实在在 松松散散
松松垮垮 舒舒服服 说说笑笑
仰天长笑 喷饭满案(捧腹大笑)(冠缨索绝)(笑煞)(冁然)笑破肚皮)(笑掉大牙(哈哈大笑)(哄堂大笑)(笑弯了腰)
笑吟吟)(笑嘻嘻)(笑呵呵)(笑咪咪)(笑盈盈)(笑逐颜开)(眉开眼笑)(笑容可掬)
-----------------------------
好句
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湖边,那一株株扬柳,就像披着绿色盛装的少女,有时在微风中婆娑起舞,有时则静静地对着玄武湖---这一面大镜子,欣赏着自己那苗条的身姿. 清晨,江边雾中的岸边的柳树低垂着枝条,堤岸以一种圆滑的曲线伸入雾中.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吹拂过绿叶的风,
变的格外温柔,
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
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
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
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
看看那厂房与街道,
春季
煞是惹人喜爱。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
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春季,
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
春季像一个天使,
踏着愉快的脚步,
翩翩来到人间。
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
鼓动着飘逸的风情。
春季像一位画家,
涂满了蓬勃的色彩。
春
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